神经网络法应用于酚类化合物对青海弧菌毒性的预测

堵锡华, 王超. 神经网络法应用于酚类化合物对青海弧菌毒性的预测[J]. 生态毒理学报, 2016, 11(4): 90-94.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60205003
引用本文: 堵锡华, 王超. 神经网络法应用于酚类化合物对青海弧菌毒性的预测[J]. 生态毒理学报, 2016, 11(4): 90-94.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60205003
Du Xihua, Wang Chao. Prediction of the Toxicity of Phenol Derivatives to Vibrio-qinghaiensis by Neural Network Method[J].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 2016, 11(4): 90-94.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60205003
Citation: Du Xihua, Wang Chao. Prediction of the Toxicity of Phenol Derivatives to Vibrio-qinghaiensis by Neural Network Method[J].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 2016, 11(4): 90-94.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60205003

神经网络法应用于酚类化合物对青海弧菌毒性的预测

    作者简介: 堵锡华(1963-),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物构效学研究,E-mail:12dxh@sina.com
    通讯作者: 王超, E-mail: wangc@jsnu.edu.cn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1472071,No.21473081)

  • 中图分类号: X171.5

Prediction of the Toxicity of Phenol Derivatives to Vibrio-qinghaiensis by Neural Network Method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Chao, wangc@jsnu.edu.cn
  • Fund Project:
  • 摘要: 青海弧菌对有毒酚类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敏感性,为建立酚类衍生物对青海弧菌毒性的QSAR模型,分析了16种酚类衍生物的分子结构与对青海弧菌毒性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了酚类衍生物的分子连接性指数和分子形状指数,并优化筛选了分子连接性指数的1χ和分子形状指数的K2及K4,用这3种指数与对青海弧菌的毒性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0.971。为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将这3种分子结构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毒性值作为输出变量,采用3:2:1的网络结构,通过BP神经网络法获得满意的QSAR预测模型,总的相关系数r为0.996,计算得到的毒性预测值与实验值较为吻合,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98%,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酚类衍生物毒性的能力,可以看出神经网络方法对酚类化合物发光菌毒性预测比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的统计学意义更加明显。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99
  • HTML全文浏览数:  1399
  • PDF下载数:  22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6-02-05

神经网络法应用于酚类化合物对青海弧菌毒性的预测

    通讯作者: 王超, E-mail: wangc@jsnu.edu.cn
    作者简介: 堵锡华(1963-),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物构效学研究,E-mail:12dxh@sina.com
  • 徐州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徐州 22111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1472071,No.21473081)

摘要: 青海弧菌对有毒酚类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敏感性,为建立酚类衍生物对青海弧菌毒性的QSAR模型,分析了16种酚类衍生物的分子结构与对青海弧菌毒性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了酚类衍生物的分子连接性指数和分子形状指数,并优化筛选了分子连接性指数的1χ和分子形状指数的K2及K4,用这3种指数与对青海弧菌的毒性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0.971。为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将这3种分子结构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毒性值作为输出变量,采用3:2:1的网络结构,通过BP神经网络法获得满意的QSAR预测模型,总的相关系数r为0.996,计算得到的毒性预测值与实验值较为吻合,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98%,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酚类衍生物毒性的能力,可以看出神经网络方法对酚类化合物发光菌毒性预测比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的统计学意义更加明显。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分享
    •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