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污染物联合毒性评价模型曲线和实际浓度效应曲线之间交叉现象的研究进展

潘永正, 孙昊宇, 王大力, 林志芬, 印春生, 巫晓丹. 混合污染物联合毒性评价模型曲线和实际浓度效应曲线之间交叉现象的研究进展[J]. 生态毒理学报, 2017, 12(3): 72-85.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70118002
引用本文: 潘永正, 孙昊宇, 王大力, 林志芬, 印春生, 巫晓丹. 混合污染物联合毒性评价模型曲线和实际浓度效应曲线之间交叉现象的研究进展[J]. 生态毒理学报, 2017, 12(3): 72-85.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70118002
Pan Yongzheng, Sun Haoyu, Wang Dali, Lin Zhifen, Yin Chunsheng, Wu Xiaodan. Progress in Researches on Cross Phenomenon between Evaluation Model Curve and Actual Concentration-response Curve of Mixture Pollutants[J].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 2017, 12(3): 72-85.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70118002
Citation: Pan Yongzheng, Sun Haoyu, Wang Dali, Lin Zhifen, Yin Chunsheng, Wu Xiaodan. Progress in Researches on Cross Phenomenon between Evaluation Model Curve and Actual Concentration-response Curve of Mixture Pollutants[J].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 2017, 12(3): 72-85.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70118002

混合污染物联合毒性评价模型曲线和实际浓度效应曲线之间交叉现象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 潘永正(1993-),男,硕士,研究方向为微生物毒理学,E-mail:1634671991@qq.com
  • 基金项目: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重点)项目(PCRRK16007);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21377096,21577105);同济大学英才(攀登)计划(0400219287);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14DZ2261100);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PCRRF14001);上海市化学品分析、风险评价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CI2016-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6M600332)

  • 中图分类号: X171.5

Progress in Researches on Cross Phenomenon between Evaluation Model Curve and Actual Concentration-response Curve of Mixture Pollutants

  • Fund Project:
  • 摘要: 许多研究在使用评价模型进行混合物联合作用模式判别时发现,混合污染物的评价模型曲线和浓度效应曲线之间存在交叉的现象,表现为联合作用模式随混合物浓度发生变化。虽然交叉现象不断被报道出来,但是该现象形成机制的研究却非常欠缺。本文系统分析了文献中出现的交叉现象,探讨了交叉现象可能的形成原因和机制,提出了化合物的hormesis效应是导致交叉现象的关键因素:混合组分中某些化合物在低浓度时会对受试生物的某些蛋白、基因等的表达量产生刺激作用,影响其他化合物对机体产生的效应,从而改变混合组分的联合作用模式。该研究不仅为交叉现象形成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混合物的生态毒理评估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734
  • HTML全文浏览数:  1734
  • PDF下载数:  26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01-18
潘永正, 孙昊宇, 王大力, 林志芬, 印春生, 巫晓丹. 混合污染物联合毒性评价模型曲线和实际浓度效应曲线之间交叉现象的研究进展[J]. 生态毒理学报, 2017, 12(3): 72-85.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70118002
引用本文: 潘永正, 孙昊宇, 王大力, 林志芬, 印春生, 巫晓丹. 混合污染物联合毒性评价模型曲线和实际浓度效应曲线之间交叉现象的研究进展[J]. 生态毒理学报, 2017, 12(3): 72-85.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70118002
Pan Yongzheng, Sun Haoyu, Wang Dali, Lin Zhifen, Yin Chunsheng, Wu Xiaodan. Progress in Researches on Cross Phenomenon between Evaluation Model Curve and Actual Concentration-response Curve of Mixture Pollutants[J].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 2017, 12(3): 72-85.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70118002
Citation: Pan Yongzheng, Sun Haoyu, Wang Dali, Lin Zhifen, Yin Chunsheng, Wu Xiaodan. Progress in Researches on Cross Phenomenon between Evaluation Model Curve and Actual Concentration-response Curve of Mixture Pollutants[J].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 2017, 12(3): 72-85.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70118002

混合污染物联合毒性评价模型曲线和实际浓度效应曲线之间交叉现象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 潘永正(1993-),男,硕士,研究方向为微生物毒理学,E-mail:1634671991@qq.com
  • 1.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 上海 201306;
  • 2.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0092
基金项目: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重点)项目(PCRRK16007);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21377096,21577105);同济大学英才(攀登)计划(0400219287);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14DZ2261100);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PCRRF14001);上海市化学品分析、风险评价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CI2016-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6M600332)

摘要: 许多研究在使用评价模型进行混合物联合作用模式判别时发现,混合污染物的评价模型曲线和浓度效应曲线之间存在交叉的现象,表现为联合作用模式随混合物浓度发生变化。虽然交叉现象不断被报道出来,但是该现象形成机制的研究却非常欠缺。本文系统分析了文献中出现的交叉现象,探讨了交叉现象可能的形成原因和机制,提出了化合物的hormesis效应是导致交叉现象的关键因素:混合组分中某些化合物在低浓度时会对受试生物的某些蛋白、基因等的表达量产生刺激作用,影响其他化合物对机体产生的效应,从而改变混合组分的联合作用模式。该研究不仅为交叉现象形成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混合物的生态毒理评估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返回顶部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