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典型电子性质与其大型蚤光致毒性的构效关系研究

谷成刚, 朱梦荣, 刘畅, 提清清, 何欢, 孙成, 蒋新. 多环芳烃典型电子性质与其大型蚤光致毒性的构效关系研究[J]. 生态毒理学报, 2017, 12(3): 516-525.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70103003
引用本文: 谷成刚, 朱梦荣, 刘畅, 提清清, 何欢, 孙成, 蒋新. 多环芳烃典型电子性质与其大型蚤光致毒性的构效关系研究[J]. 生态毒理学报, 2017, 12(3): 516-525.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70103003
Gu Chenggang, Zhu Mengrong, Liu Chang, Ti Qingqing, He Huan, Sun Cheng, Jiang Xin. Investigation of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ical Electronic Properties and Phototoxicity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to Daphnia magna[J].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 2017, 12(3): 516-525.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70103003
Citation: Gu Chenggang, Zhu Mengrong, Liu Chang, Ti Qingqing, He Huan, Sun Cheng, Jiang Xin. Investigation of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ical Electronic Properties and Phototoxicity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to Daphnia magna[J].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 2017, 12(3): 516-525.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70103003

多环芳烃典型电子性质与其大型蚤光致毒性的构效关系研究

    作者简介: 谷成刚(1979-),男,博士,研究方向为土壤环境化学,E-mail:cggu@issas.ac.cn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377138;5157827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CB441105);中科院“一三五”计划和领域前沿项目(ISSASIP1618)资助

  • 中图分类号: X171.5

Investigation of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ical Electronic Properties and Phototoxicity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to Daphnia magna

  • Fund Project:
  • 摘要: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广泛分布的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备受研究者关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先期计算PAHs前线分子轨道能隙可能与其光致毒性诱发所需吸收光照辐射能有一致性,本研究选取非取代PAHs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光致毒性实验数据,通过DFT计算典型电子性质,由偏最小二乘(PLS)分析方法优化发展了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经与前人结果比较和验证其拟合优度、稳定性和内外部预测性能均有显著提升,可在应用域(AD)范围内准确预测PAHs光致毒性而满足风险评估需求。构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PAHs光致毒性与分子前线轨道能隙紧密相关,除苯并[k]荧蒽和屈可能具有不同的光致毒性作用机制之外,多数PAHs若具有较低的前线轨道能隙、较小分子稳定性和较大分子变形性,均将有利于促进其光致毒性作用的发生;结合PAHs光致毒性与分子前线轨道能隙间的相关关系,可推测DFT计算前线轨道能隙宽度在2.740~4.208 eV之间和对应光照辐射波段约为295 nm~450 nm时,PAHs污染暴露将可能诱发较高的光致毒性效应。这为太阳光照射下PAHs光致毒性作用机制阐释和风险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57
  • HTML全文浏览数:  657
  • PDF下载数:  11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01-03

多环芳烃典型电子性质与其大型蚤光致毒性的构效关系研究

    作者简介: 谷成刚(1979-),男,博士,研究方向为土壤环境化学,E-mail:cggu@issas.ac.cn
  •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
  •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 3.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2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377138;5157827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CB441105);中科院“一三五”计划和领域前沿项目(ISSASIP1618)资助

摘要: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广泛分布的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备受研究者关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先期计算PAHs前线分子轨道能隙可能与其光致毒性诱发所需吸收光照辐射能有一致性,本研究选取非取代PAHs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光致毒性实验数据,通过DFT计算典型电子性质,由偏最小二乘(PLS)分析方法优化发展了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经与前人结果比较和验证其拟合优度、稳定性和内外部预测性能均有显著提升,可在应用域(AD)范围内准确预测PAHs光致毒性而满足风险评估需求。构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PAHs光致毒性与分子前线轨道能隙紧密相关,除苯并[k]荧蒽和屈可能具有不同的光致毒性作用机制之外,多数PAHs若具有较低的前线轨道能隙、较小分子稳定性和较大分子变形性,均将有利于促进其光致毒性作用的发生;结合PAHs光致毒性与分子前线轨道能隙间的相关关系,可推测DFT计算前线轨道能隙宽度在2.740~4.208 eV之间和对应光照辐射波段约为295 nm~450 nm时,PAHs污染暴露将可能诱发较高的光致毒性效应。这为太阳光照射下PAHs光致毒性作用机制阐释和风险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