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氟辛酸(PFOA)对菲律宾蛤仔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刘芝余, 翟毓秀, 姚琳, 江艳华, 李风铃, 王联珠, 尚德荣, 杨元昊, 郭萌萌, 谭志军. 全氟辛酸(PFOA)对菲律宾蛤仔体内酶活性的影响[J]. 生态毒理学报, 2017, 12(3): 695-704.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70113001
引用本文: 刘芝余, 翟毓秀, 姚琳, 江艳华, 李风铃, 王联珠, 尚德荣, 杨元昊, 郭萌萌, 谭志军. 全氟辛酸(PFOA)对菲律宾蛤仔体内酶活性的影响[J]. 生态毒理学报, 2017, 12(3): 695-704.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70113001
Liu Zhiyu, Zhai Yuxiu, Yao Lin, Jiang Yanhua, Li Fengling, Wang Lianzhu, Shang Derong, Yang Yuanhao, Guo Mengmeng, Tan Zhijun. The Effects of 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 on Enzyme Activities in Ruditapes philippinarum[J].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 2017, 12(3): 695-704.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70113001
Citation: Liu Zhiyu, Zhai Yuxiu, Yao Lin, Jiang Yanhua, Li Fengling, Wang Lianzhu, Shang Derong, Yang Yuanhao, Guo Mengmeng, Tan Zhijun. The Effects of 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 on Enzyme Activities in Ruditapes philippinarum[J].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 2017, 12(3): 695-704.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70113001

全氟辛酸(PFOA)对菲律宾蛤仔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简介: 刘芝余(199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生物毒理学,E-mail:15195986641@163.com
  • 基金项目: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4DQ025);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230100);陕西省水利科技计划项目(2015SLKJ-22)

  • 中图分类号: X171.5

The Effects of 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 on Enzyme Activities in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 Fund Project:
  • 摘要: 采用半静态毒性实验方法,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分别暴露于0.2、2、20 μg·L-1的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中,在处理后第1、3、6、10、15、21天分别取样,测定整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7-乙氧基异吩噁唑酮脱乙基酶(EROD)活性和过氧化脂质(LPO)含量。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PFOA对菲律宾蛤仔组织SOD、CAT和POD活性均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低浓度组SOD活性在暴露第1天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中高浓度组SOD活性在暴露第6天达到最低;暴露1~15 d,低浓度组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高浓度组CAT活性在暴露第6天得到显著诱导,其余时间基本处于抑制状态;中浓度组POD活性在暴露第3天即达到最高,高浓度组POD活性基本一直处于抑制状态;随着PFOA暴露时间的延长,菲律宾蛤仔组织LPO含量呈现了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各浓度组中EROD的活力都显著被诱导(P < 0.01),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中高浓度组的GST活性在胁迫期间变化比较显著,呈现诱导-抑制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PFOA暴露能够引起菲律宾蛤仔组织抗氧化酶和生物转化酶的变化,可以与其他敏感性指标一起作为指示早期海洋PFOA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74
  • HTML全文浏览数:  1174
  • PDF下载数:  2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01-13

全氟辛酸(PFOA)对菲律宾蛤仔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简介: 刘芝余(199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生物毒理学,E-mail:15195986641@163.com
  •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
  • 2. 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无锡 214182;
  • 3. 陕西省水产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河水产研究所, 西安 710086
基金项目: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4DQ025);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230100);陕西省水利科技计划项目(2015SLKJ-22)

摘要: 采用半静态毒性实验方法,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分别暴露于0.2、2、20 μg·L-1的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中,在处理后第1、3、6、10、15、21天分别取样,测定整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7-乙氧基异吩噁唑酮脱乙基酶(EROD)活性和过氧化脂质(LPO)含量。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PFOA对菲律宾蛤仔组织SOD、CAT和POD活性均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低浓度组SOD活性在暴露第1天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中高浓度组SOD活性在暴露第6天达到最低;暴露1~15 d,低浓度组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高浓度组CAT活性在暴露第6天得到显著诱导,其余时间基本处于抑制状态;中浓度组POD活性在暴露第3天即达到最高,高浓度组POD活性基本一直处于抑制状态;随着PFOA暴露时间的延长,菲律宾蛤仔组织LPO含量呈现了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各浓度组中EROD的活力都显著被诱导(P < 0.01),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中高浓度组的GST活性在胁迫期间变化比较显著,呈现诱导-抑制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PFOA暴露能够引起菲律宾蛤仔组织抗氧化酶和生物转化酶的变化,可以与其他敏感性指标一起作为指示早期海洋PFOA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