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空间格局及其环境响应研究

张宇航, 张敏, 张海萍, 余杨, 王永刚, 孙仕军, 渠晓东. 北京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空间格局及其环境响应研究[J]. 生态毒理学报, 2018, 13(4): 101-110.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80122004
引用本文: 张宇航, 张敏, 张海萍, 余杨, 王永刚, 孙仕军, 渠晓东. 北京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空间格局及其环境响应研究[J]. 生态毒理学报, 2018, 13(4): 101-110.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80122004
Zhang Yuhang, Zhang Min, Zhang Haiping, Yu Yang, Wang Yonggang, Sun Shijun, Qu Xiaodong. Study o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Macroinvertebrate and Their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Beijing Rivers[J].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 2018, 13(4): 101-110.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80122004
Citation: Zhang Yuhang, Zhang Min, Zhang Haiping, Yu Yang, Wang Yonggang, Sun Shijun, Qu Xiaodong. Study o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Macroinvertebrate and Their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Beijing Rivers[J].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 2018, 13(4): 101-110.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80122004

北京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空间格局及其环境响应研究

    作者简介: 张宇航(199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文学及水资源,E-mail:zhangyuhangdy@163.com
    通讯作者: 渠晓东, E-mail: quxiaodong@iwhr.com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671048);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Z160001,Z170004);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301-003)

  • 中图分类号: X171.5

Study o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Macroinvertebrate and Their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Beijing Rivers

    Corresponding author: Qu Xiaodong, quxiaodong@iwhr.com
  • Fund Project:
  • 摘要: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对于区域河流环境状况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基于2014年5月-2015年8月间北京市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数据,分析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和空间格局。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51种(或分类单元),隶属于5门9纲67科127属,水生昆虫占绝对优势。聚类分析表明76个采样点可被分为4组,组1主要包含北部山区的潮白河水系,具有较为典型的山溪型河流底栖动物特征,组2主要包含永定河山峡段和北运河水系的清河,组3主要包含大清河水系和北运河水系的温榆河、北沙河、南沙河等,二者具有城市河流兼有山溪型河流底栖动物的特征,组4主要包含北运河水系,具有典型的城市河流底栖动物特征。优势种分析表明:组1的优势种为热水四节蜉(Baetis thermicus)、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和网栖石蛾(Cheumatopsyche sp.),组2为直突摇蚊(Orthocladius sp.)、钩虾(Gammarus sp.)和长足摇蚊(Tanypus sp.),组3为摇蚊科幼虫(larvae of Chironomidae)和寡毛类(Oligochaeta),组4是以中华摇蚊(Chironomus sinicus)为代表的摇蚊幼虫。功能摄食类群研究表明:组1以收集者和滤食者占绝对优势,相对丰度分别为60%和29.6%;组2、组3、组4均以收集者占绝对优势,相对丰度分别为97.7%、90%、97.5%。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表明,北京河流大型底栖动物受河流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山区-城市底栖动物空间格局,山区河流中保持了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城市河流及其过渡区的大型底栖动物退化明显,大型底栖动物能够明显指示环境状况的变化并可指导河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50
  • HTML全文浏览数:  1550
  • PDF下载数:  16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1-22

北京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空间格局及其环境响应研究

    通讯作者: 渠晓东, E-mail: quxiaodong@iwhr.com
    作者简介: 张宇航(199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文学及水资源,E-mail:zhangyuhangdy@163.com
  •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38;
  • 2.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沈阳 110866;
  • 3. 北京市环境科学保护研究院, 北京 10003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671048);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Z160001,Z170004);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301-003)

摘要: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对于区域河流环境状况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基于2014年5月-2015年8月间北京市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数据,分析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和空间格局。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51种(或分类单元),隶属于5门9纲67科127属,水生昆虫占绝对优势。聚类分析表明76个采样点可被分为4组,组1主要包含北部山区的潮白河水系,具有较为典型的山溪型河流底栖动物特征,组2主要包含永定河山峡段和北运河水系的清河,组3主要包含大清河水系和北运河水系的温榆河、北沙河、南沙河等,二者具有城市河流兼有山溪型河流底栖动物的特征,组4主要包含北运河水系,具有典型的城市河流底栖动物特征。优势种分析表明:组1的优势种为热水四节蜉(Baetis thermicus)、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和网栖石蛾(Cheumatopsyche sp.),组2为直突摇蚊(Orthocladius sp.)、钩虾(Gammarus sp.)和长足摇蚊(Tanypus sp.),组3为摇蚊科幼虫(larvae of Chironomidae)和寡毛类(Oligochaeta),组4是以中华摇蚊(Chironomus sinicus)为代表的摇蚊幼虫。功能摄食类群研究表明:组1以收集者和滤食者占绝对优势,相对丰度分别为60%和29.6%;组2、组3、组4均以收集者占绝对优势,相对丰度分别为97.7%、90%、97.5%。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表明,北京河流大型底栖动物受河流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山区-城市底栖动物空间格局,山区河流中保持了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城市河流及其过渡区的大型底栖动物退化明显,大型底栖动物能够明显指示环境状况的变化并可指导河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