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植物对阿特拉津胁迫的毒理响应

瞿梦洁, 朱锋, 李慧冬, 刘伟, 朱端卫. 沉水植物对阿特拉津胁迫的毒理响应[J]. 生态毒理学报, 2018, 13(4): 209-216.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80410003
引用本文: 瞿梦洁, 朱锋, 李慧冬, 刘伟, 朱端卫. 沉水植物对阿特拉津胁迫的毒理响应[J]. 生态毒理学报, 2018, 13(4): 209-216.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80410003
Qu Mengjie, Zhu Feng, Li Huidong, Liu Wei, Zhu Duanwei. Toxicological Responses of Submerged Macrophytes to Atrazine Exposure[J].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 2018, 13(4): 209-216.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80410003
Citation: Qu Mengjie, Zhu Feng, Li Huidong, Liu Wei, Zhu Duanwei. Toxicological Responses of Submerged Macrophytes to Atrazine Exposure[J].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 2018, 13(4): 209-216.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80410003

沉水植物对阿特拉津胁迫的毒理响应

    作者简介: 瞿梦洁(1990-),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体污染物控制,E-mail:916759036@qq.com
    通讯作者: 朱端卫, E-mail: zhudw@mail.hzau.edu.cn
  •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012ZX07104-00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6YL006)

  • 中图分类号: X171.5

Toxicological Responses of Submerged Macrophytes to Atrazine Exposure

    Corresponding author: Zhu Duanwei, zhudw@mail.hzau.edu.cn
  • Fund Project:
  • 摘要: 为揭示在阿特拉津胁迫下沉水植物生长及其与谷胱甘肽代谢途径的关系,通过培养实验研究了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对0、0.5、1.0和2.0 mg·kg-1阿特拉津的吸收特性,并对不同培养时期沉水植物的鲜重、总谷胱甘肽含量(T-GSH,即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之和)、GSH/GSSG比值及其形态变化、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沉积物阿特拉津初始浓度越高,植物体内阿特拉津浓度也越高。在培养60 d内,添加的阿特拉津对2种沉水植物的生长均产生显著抑制作用(P < 0.05)。在阿特拉津胁迫60 d后,各处理植物体内GSH/GSSG比值有所回升,其GR和GST活性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处理组植物体内GR和GST活性在30 d时达到最高值。与此同时,GSH脱去谷氨酸后能与阿特拉津形成共轭物。以上结果提示, ≤ 2 mg·kg-1阿特拉津在培养前60 d内会对植物生长产生抑制,但在90 d时植物会从伤害中恢复过来。沉水植物体内的谷胱甘肽在GR和GST作用下,对阿特拉津及其产生的活性氧具有一定去除作用,并通过控制酶活使植物体保持一定的GSH含量;另一方面,GSH可以与阿特拉津结合形成新的共轭物,以此缓解阿特拉津对沉水植物的毒害。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32
  • HTML全文浏览数:  1232
  • PDF下载数:  13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4-10

沉水植物对阿特拉津胁迫的毒理响应

    通讯作者: 朱端卫, E-mail: zhudw@mail.hzau.edu.cn
    作者简介: 瞿梦洁(1990-),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体污染物控制,E-mail:916759036@qq.com
  • 1.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与环境工程研究室, 武汉 430070;
  • 2. 生猪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 武汉 430070;
  • 3.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 山东省中药质量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济南 250014;
  • 4.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济南 250100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012ZX07104-00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6YL006)

摘要: 为揭示在阿特拉津胁迫下沉水植物生长及其与谷胱甘肽代谢途径的关系,通过培养实验研究了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对0、0.5、1.0和2.0 mg·kg-1阿特拉津的吸收特性,并对不同培养时期沉水植物的鲜重、总谷胱甘肽含量(T-GSH,即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之和)、GSH/GSSG比值及其形态变化、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沉积物阿特拉津初始浓度越高,植物体内阿特拉津浓度也越高。在培养60 d内,添加的阿特拉津对2种沉水植物的生长均产生显著抑制作用(P < 0.05)。在阿特拉津胁迫60 d后,各处理植物体内GSH/GSSG比值有所回升,其GR和GST活性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处理组植物体内GR和GST活性在30 d时达到最高值。与此同时,GSH脱去谷氨酸后能与阿特拉津形成共轭物。以上结果提示, ≤ 2 mg·kg-1阿特拉津在培养前60 d内会对植物生长产生抑制,但在90 d时植物会从伤害中恢复过来。沉水植物体内的谷胱甘肽在GR和GST作用下,对阿特拉津及其产生的活性氧具有一定去除作用,并通过控制酶活使植物体保持一定的GSH含量;另一方面,GSH可以与阿特拉津结合形成新的共轭物,以此缓解阿特拉津对沉水植物的毒害。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